首页
关于我们
品质保证
bob综合最新版下载
一站式服务
BOB体育综合app下载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这个小小的笔头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比航母更大!
发布时间: 2023-12-18 来源:SUS630不锈钢

  今早,一则消息占据了微博热搜的第二位: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在电子显微镜下,太钢集团终于看到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试验在2014年12月取得成功,又经过十多次终试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在未来两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不少人的反应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圆珠笔头要靠进口”。能够造出高铁、无人机、核潜艇、的制造大国,却被小小的笔头“难住”,这确实是不小的反差。

  一年前,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去年(2015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超过标准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材料,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目前拥有制笔企业3000多家,20余万从业人口、每年可以生产400多亿支圆珠笔,占世界供应总量的80%。另一方面,这些看似光鲜的数据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

  笔头和墨水是圆珠笔的关键,其中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俗称碗口)。

  虽然我国制笔产业很早就形成了,但在2011年启动核心材料和设备自主研发项目以前,我国每年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墨水80%进口或用进口设备制造。

  据介绍,圆珠笔头的生产对加工的精度、材料的选择上都有很高的要求。笔头上不仅有小“球珠”,里面还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可谓科技含量非常高。

  每一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笔头书写的流畅度和常规使用的寿命,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

  如此微小精密的配件要在生产设备中一次性没有误差地成套加工出来,其难度可想而知。要造出书写流畅又不怕摔打的圆珠笔芯,就需要非常好的工业模具。

  在工业上,模具向来被誉为“工业之母”,是一切工业的基础。它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是进行少无切削加工的主要工具。

  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产量、成本、新产品的投产及老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以及企业产品结构调整速度与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模具钢是用来制造冷冲模、热锻模、压铸模等模具的钢种。一位模具行业的人士介绍,中国可以生产模具钢,只不过有的质量赶不上进口的,价格也差不少。国产模具钢一公斤30多块人民币,而进口模具钢一公斤至少70多块人民币,多的甚至高达200多块。

  此外,中国模具设计能力、加工质量也与美、德、瑞、日、法等西方发达国家差距甚大。

  因此,尽管从材料角度,中国可以生产出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圆珠笔球珠用碳化钨,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的生产,其生产设备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国外生产设备对原材料的要求相对更高,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国产不锈钢线材无法适用,必须依靠日本进口易切削不锈钢线材。

  由于国内企业大量采用瑞士的一体化生产设备,与之相匹配的墨水也要从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

  长期以来,文具行业人士概括国内圆珠笔的产业现状说,缺乏核心技术,产量巨大、低价、利润薄,这也被称为“圆珠笔现象”。

  企业以逐利为目标,之所以造不出好笔头,除技术的客观限制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只有少数动力进行技术研发。

  由于市场上的假冒伪劣现象层出不穷,企业间存在不良竞争,低水平的价格竞让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策略变得异常艰难。

  人民日报记者的调查显示,虽然一些好企业的产品质量放心可靠,但中国3000家制笔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45家,还有大量小作坊式企业。这些小企业以仿冒为主,拉低了中国笔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影响了花了钱的人国产品牌的认知。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小作坊靠偷工减料、偷税漏税挑起低价竞争,破坏了市场秩序,大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

  青岛昌隆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解思鹏说,“对电器等耐用品,消费者可能还会以质量为重,但对不到一元钱一支的笔,花了钱的人质量的敏感度远不及价格。假冒伪劣大行其道,正规企业的路就不好走了。”

  低价竞争的直接危害,是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的动力和能力。因为在不高的利润背后,是球珠研发生产的巨大成本。一方面是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生产损耗,一种原因是技术开发的成本。

  此外,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不健全,一旦有企业研发出新工艺,其他竞争对手会竞相抄袭,这些研发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带来利润和额外的市场占有率。这也就造成,愿意投资于创新的企业越来越少。

  这样的市场环境,造成制笔行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偏弱,例如,从油性笔、中性笔、水性笔到中油性笔,圆珠笔演进了好几代,我们都是技术的追随者,没有一种是中国人发明的。

  低价竞争还使国产品牌被打上了“便宜货”的烙印。而品牌形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国产品牌迈向高端举步维艰。

  “同样的技术,同一群人,同一个公司制作的产品,贴上国际知名品牌可以卖四五元一支,换成国产品牌,卖两元就少有人问津了。”中国制笔协会名誉副理事长陈三元说,“中国也有只做中高端产品的制笔企业,但目前效益并不太好。”

  相对于钢铁产业,制笔是个体量很小的行业。比如,一家钢铁厂一天的产量,可能就够制笔行业消化一年。对钢厂而言,这点利润微不足道。

  圆珠笔的价格,便宜的几毛钱、贵的也不过几块钱。每支圆珠笔的平均书写长度约为500米,而法国文具品牌旗下的BIC圆珠笔,一支甚至能写2000米。

  与此同时,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占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作为世界工厂,人口红利曾经一度使这些小商品生产企业“以量取胜”,即使每支笔赚到的加工费十分微小,也可以薄利多销取得可观利润。要知道,中国圆珠笔的年产量可达到四百多亿支。

  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日本人赚的是材料的钱,瑞士赚的是设备的钱,而中国赚的却是苦力的钱。

  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近几年来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正在慢慢减弱甚至消失: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养育成本的上升等因素导致人们生育意愿的下降,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可转移的劳动力日益减少……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开始发生转变,中国的人口红利已渐渐不复存在。

  有迹象表明,一些全球领先企业正考虑是不是要将开在中国的工厂转移至。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人口减少情况也在不断凸显。

  直接影响便是,企业,尤其是从事低端制造业的企业,其招工、用工成本一直上升,仅靠大量生产低端零件已无法继续吸引外资,因此中国更注重研发和更高端的附加值产品,这就需要更高的技能、掌握制造业核心技术。

  这一点也许能够解释为何国内企业近几年越来越关注“圆珠笔现象”,努力进行技术研发。

  由于我们国家生产的圆珠笔大多属中低档类,曾有数据统计,其出口平均价格仅为0.03美元/支,而美国著名的圆珠笔制造企业CROSS公司生产的圆珠笔类最低价格在10美元/支以上,差距惊人。

  大型文具集团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曾表示,在他们企业,每年大概会生产30亿支圆珠笔,而它们之间的利润却不一样,有些产品一支的利润可顶得上一台空调。而便宜的一些一支只能挣几厘钱,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现状。

  可以预测,在未来,当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时,技术上的含金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将失去获利空间,延续这种生产模式的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生存压力。

  好消息是,太钢集团终于啃下了自主生产笔尖钢这块硬骨头。现在,贝发笔业慢慢的开始向太钢批量购买笔尖钢产品。突破圆珠笔头制造的技术难题值得高兴,这也代表“中国制造”水平的不断前进。

  希望不久之后,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以此为榜样,在核心研发技术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加强对劣质伪冒产品的打击力度,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钢铁新闻网-首钢日报、烟台日报、中国网、观察者网、长江网、新华社、每日经济新闻、成都商报、央广网、新华网、环球时报、东方财富网、汇通网、澎湃新闻)

上一篇:塑胶产品卡扣结构设计

下一篇:常山:搭建科创平台助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