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品质保证
bob综合最新版下载
一站式服务
BOB体育综合app下载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大冶36亿建“湖北省特钢模具产业园”
发布时间: 2024-03-15 来源:BOB体育登录入口在线

  大冶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局,深入推动城市转型战略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6亿元,同比增长16.5%;规模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36%;财政总收入37.46亿元,增长44.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增长7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0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8011元,增长19.8%。在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大冶市排名122位,较2006年上升140位,居中部县市第12位、全省首位。同时,该市还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城市。

  镇域经济是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了解,为支持镇域经济加快发展,大冶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镇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每年安排专项发展资金,通过乡镇新增税收部分返还、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致力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按照一镇一品牌、一园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大冶市已建乡镇特色工业小区11个。2010年,罗桥街办、陈贵镇、灵乡镇、还地桥镇等4个乡镇(街办)进入全省十强乡镇行列。2011年大冶市14个乡镇(场街办开发区),有7个乡镇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其中过2亿元的3个,1至2亿元的4个。

  借此契机、大冶市科学规划、先行先试。从点、线、面上突破,提高规划水平、提升建设档次,坚持“一主三动”( 产业带动、镇村联动、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拉开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互动互建新格局。

  大冶通过搭建“三级平台”(建立村级土地托管中心、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民权益保障中心、市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市级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委员会);推行“三个置换”(以宅基地置换住房、以土地承包经营收益置换社保、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股份);实行社会保障“三个对接”(逐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居民医疗保险对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逐步对接、城市低保与农村低保逐步对接);实施公共服务“三个标准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农村文化建设标准化)。

  目前,大冶建成乡镇工业小区11个,85%的行政村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年收入100万以上的村有21个、500万元以上的村有3个。城镇化绿达到52%。11个新型社区办公室已交付使用,公路硬化、安全饮水、社会保障等13项重点工程已基本完成;全市流转土地10.2万亩、新农保覆盖率达99%、新农合参合率100%,城乡文教卫标准化建设资金投入达2.5亿元。

  近年来,大冶市不断加快产业体系调整,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向多元化、集群化、高端化迈进,形成了机电制造、新型建材、饮品食品、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预计2011年集群产值超过500亿元,集群内规模企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94.6%。与此同时,大冶市税收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矿企上交税收比重由原来的70%下降为33%。目前,年纳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0多家,过亿元以上4家,其中劲牌公司纳税将超过10亿元。

  在招商引资 方面,大冶坚持“大招大引”和“招大引大”,按照专业化招商的要求,成立22个专业招商分局,按照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线路图,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围绕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长期驻外专业招商。同时,他们还逐步加强信息互通交流和督办。去年1至11月份,全市实际利用市外资金74.75亿元,利用民间资本19.5亿元。建成投产项目35个、新开工项目55个、续建项目4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8个,山力兴冶薄板、普鸿德电缆、新冶特钢、雨润城市综合体、中铁冷轧薄板、武汉美联、金龙缘品大豆油等7个项目投资都在10亿元以上。

  大冶市刚刚闭幕的第五次党代会,明白准确地提出了今后五年跨越式发展的三大目标:率先冲刺全国“百强”县市、继续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排头兵、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此,2012年,大冶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着力强化“四个支撑”:

  第一,大手笔建设园区,强化冲刺“百强”的平台支撑。大力实施“园区升级工程”,城北工业新区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灵成工业园打造“华中特钢模具第一园”,金桥工业园申报全省工矿废弃地综合试验区,雨润食品工业园争创省级工业园区。力争将陈贵纺织服装产业新区打造成产值过百亿元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将保安电子产业园打造成鄂东南地区电子产业基地。努力形成“1+3+N”的国字头、省字号、乡镇特色工业小区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格局。

  第二,大开放壮大集群,强化冲刺“百强”的产业支撑。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总抓手,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大力推进专业化招商,力争再引进5个全国500强和行业前3强企业,引进市外资金100亿元以上。加快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将劲牌、山力兴冶薄板、新鑫钢铁公司打造成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新引进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10个以上,其中过5亿元的2个以上,实现3家企业上市融资,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继续推进机电制造、新型建材、饮品食品、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围绕科学技术创新提升集群竞争力,力争产值突破700亿元。

  第三,大统筹扶强乡镇,强化冲刺“百强”的镇域支撑。继续抢抓城乡一体化试点机遇,全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对镇域经济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严格准入、突出特色”的要求,加快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使之成为特色产业聚集地和促进农民就近就业的重要平台。力争进入全省10强乡镇数目由目前的4个增加到6个,财政收入过5亿元的乡镇达到2至3个,过亿元的达到8个,镇域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第四,大气魄提升形象,强化冲刺“百强”的环境支撑。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全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从始至终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以争创“全国基层党建示范市”为目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二是扎实推进“治庸问责”,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努力打造全省“收费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一流政务环境。三是深入开展全省社会管理创新和“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两项试点,探索推行城区管理网格化、农村管理社区化,全方面推进“五务合一”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完善“五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快速推进社会管理“十大工程”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2024马来西亚塑料展2024马来西亚塑料橡胶及模具展橡胶展(My-Plas)

下一篇:2018年我国橡胶机械模具企业排行榜(附排名)